哈爾濱旅游不可錯過的美食推薦
去哈爾濱旅游,不吃當地最具特色的美食有點說不過去吧,這里為大家推薦幾個哈爾濱旅游不可錯過的美食推薦,希望對您有所幫助。
一:山河屯。
本地很有名氣的一家鐵鍋燉,入選2018大眾點評必吃榜,很多游客也來吃,排起隊是平常事。
店內有雪鄉的照片做為背景,仿佛置身冰天雪地中吃飯,還蠻有意境,一共有兩層,一樓是卡臺,二樓是包房。一進屋煙味挺重的,對于我這種聞到煙味會頭疼的人來講,還挺考驗的。
飯量小的同學注意了,東北菜有個共同的特點,就是---量超大,和炒菜相比,鐵鍋燉在菜量上又大了一個等級,點餐的時候注意一下呀,吃不完浪費掉可惜了,不過餐必也可以選擇打包。
怎么點菜呢——先選鍋底,再選配菜,菜單上有寫建議再加什么菜,如果還想吃別的肉,也可以加在一起燉,再次提示別點多---
排骨燉的很爛很入味,味道很香,里面的土豆很大一個,也挺好吃,粉條也多多留意,容易糊底兒,
有點小重口,吃到后來覺得有些咸,配上小花卷的話就剛剛好了。
主食:鍋出溜、小花卷鍋出溜應該是玉米面做的,香甜可口,很久不吃粗糧感覺吃進去的都是營養~~小花卷個頭不大,空口吃很好吃,蘸著湯汁吃也別有一番風味。
還有免費贈送的大碴粥,軟爛適中,甜絲絲的挺好喝。
服務方面就比較一般了,可能是客人太多顧不上了吧。
二:張包鋪
每個地區的包子都有自己的特色,東北的大包子,是最符合我口味的,現包現蒸熱騰騰的肉包,有些厚度、咬下一口迅速彈回的面皮,真的是超愛了,可能是小時候吃包子不愛吃餡,留下的后遺癥吧。
包子6個起賣,雙數點。所以要記得兩人以上組團去吃哦,一個人的話吃不完就只好打包帶走啦。
排骨包和豆腐包是最有特色的兩款,排骨包很好吃,醬香味道濃郁,是整塊排骨哦,所以吃的時候要小心里面的骨頭。豆腐包,口味比較清淡,沒吃過的可以點兩個來嘗嘗。
據推薦,他家的鍋包肉也不錯,我吃不下了沒有點。
服務呢,很一般,還是專心的吃包子吧。
三:老廚家
追溯“老廚家”的歷史淵源得從清光緒年間(1885年)說起。當時北京東城東華門大街,有家中檔酒家開張,店名為“真味居”,店主名叫鄭興文。鄭興文1907年從北京來哈出任濱江關道膳長,服務于十數任道臺(道尹),1920年卸任。
1922年與其子鄭義林在道里中國十道街開設私家菜館,當時取店名為“XX居”,時人習稱“老廚家”。當時的“老廚家”規模不大,但經營很有特色,把濱江官膳與本土民間風味相結合,別出心裁,巧制新饌。每道菜肴都精工細作,保質保量。每天接待客人有定數,最多不超過4桌,而且要提前3天預定。無論大小宴,檔次高低,冷碟有葷素四種,咸酸甜辣兼備,點心類以滿族風味為主。菜品以家常風味,官府風味為主,原料以山珍野味、海味江鮮,時鮮蔬菜為主。那時“老廚家”精選濱江官膳中數百種菜肴經營,其中又以熏鹵鴨、老火獅子頭、糖醋瓦塊魚、鴛鴦大蝦、江米肉圓、口福肘子、蔥燒海參等菜最為有名。
1932年2月1日,日本侵占哈爾濱,“老廚家”有過一段短暫的繁榮。1938年開始實行糧油米面的配給制度,取消了私人糧棧。雖然對飯店每家供應30斤面,但是起不了多大作用。日本人為了便于統治,把各行業規劃成官方控制的“組合”,“老廚家”劃歸到“飯店組合”。“老廚家”經營慘淡,無以為繼,1938年,第一代“老廚家”關門。
2000年3月11日,老廚家第四代傳人鄭樹國、鄭樹森兄弟二人在哈爾濱市動力區文政街重新樹起“老廚家”這塊百年餐飲品牌,把鄭家的百年廚藝和獨特的家傳美味奉獻給社會和人民。
四:馬迭爾冰棍
馬迭爾冰棍是來哈爾濱必打卡的。去到中央大街逛一逛你就會發現,不管春夏還是秋冬,天晴還是下雪,總會有很多人手里拿著一根乳白色的冰棍,邊走邊吃,在冬天吃冰棍也算是東北街頭獨有的風光了吧。
起初,馬迭爾是由法籍猶太人開斯普于1906年在哈爾濱創建的,距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,“馬迭爾”這個名字從清朝到民國到解放后,一直未曾改過。
“甜而不膩,冰中帶香,無膨化劑,其固化物(牛奶、雞蛋等)投放比例遠高于冰激凌”。這些堅持,是馬迭爾冰棍口味萬年如一日的法寶吧。
戶外線路
熱門文章
- 旅游攻略
- 旅游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