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生爬山要準備什么,女生爬山穿什么好
女生爬山要準備什么,女生爬山穿什么好?西方早期的登山運動以男性為主,許多女性登山者締造的登頂紀錄都比男性登山者晚了數十年之久。從臺灣的婦女登山史來看,19世紀末的日據時代,多數臺灣婦女仍存有纏足的習慣,即使日本殖民政府引進西方教育,在臺灣推廣體操和遠足健行活動,生理和傳統風俗的限制還是讓臺灣婦女無法走到戶外。1897 年,明治天皇諭令,將臺灣最高峰的玉山改名為“新高山”,玉山成為日本人心中僅次于富士山的另一座圣山。在不間斷的“理蕃”政策下,由少數統治精英帶隊登頂玉山主峰,并致力路線開發,是臺灣登山運動的啟蒙時期。
到了日據中期的20世紀20年代,臺灣各地的女子高校紛紛成立“山岳會”登山社團,由校內老師帶隊,掀起了一股女子登山的風潮,這才正式將女性帶入登山領域,甚至比婦女擁有選舉權還早了數十年。登山從學術調查和戰略需求,漸漸普及至學生的郊外旅行或畢業旅行,成為探索教育的一環。
當時的女子登山服飾,是傳統的大襟衫,由頸部至腋下成一斜口開襟,下擺較長,黑色長裙和保暖的褲襪,頭戴斗笠,手持木棍,主要糧食和裝備由當時的原住民背負,女學生只要背負自己的私人物品即可。路線跟現在的塔塔加線一樣,只要步行約9個小時即可到達主峰,途中會經過一個兼作警察駐在所的避難小屋,也就是現在排云山莊的前身。從現在的標準來看,那樣的登山裝備能夠登上玉山,也是- ~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。
由于生理條件不同,女性登山的不便比男性還要多些是事實,但完全無損于女性挑戰高峰的決心和意志。1995年, 江秀真登上世界最高峰 圣母峰,成為臺灣第一 一位登頂成功的女性,那年她才24歲。但男女登山裝備的差異就真的頗不相同了,許多品牌都有專門設計給
女性使用的款式, 服裝的剪裁、背包的設計都跟男性不同,款式花樣多變,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女性克服一一些尷尬的狀況。
運動內衣
世界上第一件女用運動內衣(Sports Bra)誕生于1977年的美國,由三位女性共同發明'。有感于女性在跑步這類激烈的運動中,如果穿著一般內衣,會造成身體不適,像是皮膚摩擦和乳房疼痛,除了影響運動表現,也影響身體健康。于是,三個人靈機一動,取用兩件男性的運動護襠,縫成一一件有罩杯的運動內衣原型,并取名為“Jogbra"(慢跑內衣),成功造福世界各地熱愛運動的女性。
如今,運動內衣已經變成女性在戶外運動時不可或缺的必備品,一般分成有 罩杯的款式和無罩杯的壓縮款式,共同點是沒有鋼圈的束縛,充滿彈性又能透氣,排汗的布料能提供胸部完整的包覆,減少晃動和肌肉的拉扯。
雨傘
在荒郊野外上廁所絕對是女性登山最頭痛的事情,除了衛生問題,更多女性介意的是必須脫下層包覆的衣褲,在野外裸露的身體,可能會被不經意路過的山友摘見,因此,有人甚至憋尿導致身體出狀況。其實解決方法很簡單,近年越來越流行帶雨傘上山如果沒有強風吹襲,擋雨效果可能比雨衣還好,而張開的傘面就是野地上廁所最好的掩護。為了這個需求,我跟呆呆還特地買了一把迷彩花紋的雨傘,隱匿效果非常好!
袖套
怕玲的女性很多,但怕熱的也不少。只是單穿一件短袖上衣,太陽曬黑手臂就會出現兩截顏色,除了不美觀也可能會因此曬傷或著涼,這時候可以選擇單車運動常見的緊身袖套,彈性布料也同時具有吸濕、排汗功能,還可以防止蚊蟲叮咬,也延伸了服裝的機動搭配性。
發帶
長長的頭發很容易卡在外套拉鏈上,有人穿脫帽子和背包也會造成發尾嚴重打結,這時候就需要一條簡單的彈性發帶來解決這個讓人困擾的問題,或是使用頭帶跟魔術頭巾,這樣還可以創造出更多變化。
戶外線路
熱門文章
- 旅游攻略
- 旅游資訊